区块链兄弟社区,区块链技术专业问答先行者,中国区块链技术爱好者聚集地
作者: 许明恩 Astro Hsu
来源:medium
原文链接:http://t.cn/REhBn9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比特币石匠你目前所知的区块链是一本公开的帐本、人人可以参与记帐(挖矿),而且还有挖矿奖励机制吸引你加入,那么你和银行在说的区块链是两件事情。
我去参加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研讨会获得很多新想法,我不会用交报告的方式一次性写完这个活动的所有内容,而会将内容排序到未来每一期区块势的主题中深入讨论。
这场活动是应用研讨会而不是技术论坛,因此讨论主轴是如何在金融领域验证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上半天是日本证交集团、新加坡金管局分享各自如何使用区块链,下午是看区块链在台湾的发展现况。今天我先从台湾说起。
金融机构不太关心比特币
这次活动最大的心得是发现金融机构几乎不关心目前数位货币市值最高的比特币、以太坊发展,顶多就是讲者顺手查一下比特币的即时价格,几秒钟就带过。
金融机构不关心比特币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比特币只提供「交易即清算」功能,对金融机构的转帐业务是竞争关系而没有合作空间。之前我有说过比特币目前正面临交易速度不足的问题,别说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把比特币用在日常交易就已经导致手续费过高,而不适合拿来买蛋糕。
金融机构也不可能购置矿机挖矿来获取比特币,也不会加入比特币开发团队一起扩增比特币区块链功能。因此比特币对金融机构来说,比较像是拿来观察区块链市场的风向标,而不会有实质的合作。
另外,我说过以太坊就像是Android 手机作业系统,让企业可以基于以太坊来开发自己的分散式应用(DApps)。但是以太坊目前还在开发阶段,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每秒数千笔交易的需求之外,金融机构的交易也不适合以太坊上人人都可以参与记帐(挖矿)的公共链(Public blockchain)模式。
银行所谓的区块链:私有链
许多银行目前采用的是针对金融需求所设计的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例如Corda。公共链注重匿名性与去中心化,而私有链注重运作效率且往往是实名制,需要被邀请才能加入。
这些针对产业的效率需求所设计的私有链,和我们原本认知的公共链(比特币、以太坊)在运作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一样。
例如私有链因为不需要设计奖励机制来吸引更多人加入,也就没有像比特币一样的采矿机制和矿工角色。私有链的记帐不一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而且达成共识写入帐本的门槛可能不是多数决,而是一开始就预先指定好谁有资格验证交易。
这和比特币、以太坊的公共链设计完全不同,公共链的特色是人人都可以验证交易、查阅帐本,但难免就会有不怀好意的人没有老实工作,因此才需要设计诸如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的机制来防止帐本被恶意篡改。
但同样这个信任问题在银行之间就不存在。这是因为私有链的成员(例如银行)通常都是有头有脸的组织机构,因此在交易验证的设计上,既然没有一大群不认识、不知道是否可信且与该交易无关的验证者,就可以修正原本会拖慢交易效率的验证机制,而可以直接信任被邀请进来的所有人,并从提升运作效率的角度切入解决目前的金融问题。
但老实说,银行目前还没想到手上有哪个业务是非得用区块链不可,而是用比特币石匠了有加分。
加分而非必须
当天讲者调查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程度,知道和不知道区块链的人各占一半。而与会的金融机构多少都有在进行实验性质的专案,但这些专案的目的是「了解区块链技术」,并找到与区块链相辅相成的机会。
可以看出来区块链在知识的普及和实际应用上,其实都还处在非常早期相互认识的阶段。如果哪个领域用上区块链技术,通常是加分的效果而不是必须或完全取代。
另一方面,整场活动可以看到中心化组织(例如银行)试图摸索出一条和去中心化的技术(例如区块链)并行不悖的共存路线,其实和你我在了解区块链并思考如何和自己的工作结合是非常接近的状态,并没有谁遥遥领先而谁远远落后。
大家都才刚开始。
文章发布只为分享区块链技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区块链兄弟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